-
冬去春归,欢迎回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八批排查新冠肺炎机场工作队凯旋
2022年3月3日,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建的河南省第二十三批、医院第八批排查新冠肺炎机场工作队,在圆满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入境旅客新冠肺炎排查任务,并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后,凯旋返回医院。
-
体温正常 孩子手足心为何发烫?
王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贝贝走进了河南省中医院儿科诊室,最近一段日子,贝贝的手心、脚心总是发烫,一开始王女士以为孩子发热,可是一测体温,体温很正常。王女士非常困惑,为什么孩子的手足心总是发烫?这到底是什么毛病呢?
-
肩背疼半年 竟然是肿瘤?小心这些细微差别
一提到肩背疼痛很多人就以为是“肩周炎”,你不知道的是还或许与恶性肿瘤有关!!半年前,69岁的吴先生出现了肩背疼按摩、拔火罐、贴膏药……钱没少花却没用,疼痛感越来越强烈,在医院检查后吴先生竟然被诊断为肺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转两趟公交、一个多小时车程,这位86岁老者专程送来了感谢信
这位86岁的老人,转了两趟公交车、坐了一个多小时专程来到医院送感谢信。
-
生死竞速!抢救90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超高龄老人遭遇急性心梗时,危机凶险不言而喻。日前,黄河中心医院心内科成功救治了一名90岁高龄的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情,情真意切——来自八旬老人对正骨的爱
患者的一句感谢,如同拂过大地的春风,让医护人员倍感温暖,增强信心
-
22岁糖尿病缠身,远离糖尿病,专家有话说!
也许,你很难想象,我们眼中似乎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糖尿病,正将魔爪悄悄伸向年轻人。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达1.298亿,平均每10人就有一个糖尿病人,而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15~49岁的患者数量飙升,占比高达40.6%,今后可能更高。那么,以前被称为老年病的糖尿病为何缠上了年轻人?
-
“双癌”的二胎妈妈:说不尽的感谢,道不完的幸福
2022年2月14日,来自开封37岁的黄女士第二次住进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妇瘤科病房。身患“双癌”的她并不像其他患者一样焦虑、忧愁。相反,她很开心,因为20多天前,她刚刚实现了成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心愿。
-
“球王”贝利因肠癌再次入院化疗,专家:防肠癌做到这点很重要
这8类人群要格外重视肠道健康,定期体检,筛查就是尽早做个肠镜。
-
开封市中医院欢送全国人大代表庞国明教授赴京参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教授肩负着广大中医人的重托与希望,即将启程赴京参会。3月1日上午,院党委书记周广辉、院长王清峰带领院领导班子共同为庞国明教授送行。
-
【儿童重症康复】四岁男童七楼坠落,家人怀着最后的希望......
据统计,我国每年颅脑损伤发病率约为1%,伤员数量约达到100万,其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占18%~20%
-
小肚子吃的圆滚滚?这样可不行呦~不少小朋友中招此病!
2岁的硕硕因为呕吐、腹泻,精神差,被妈妈紧急送到河南省儿童医院南院区急诊医学科,医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经过补液等对症治疗,硕硕的病情很快好转。
-
河南省中医院“杏林名家·返乡送医”民权帮扶活动正式启动
2月27日,河南省中医院派出医护专家团队,在民权县中医院开展大型义诊、带教查房活动,并召开帮扶座谈会。河南省中医院“杏林名家·返乡送医”民权帮扶活动正式启动。
-
尿路结石可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郑州九院这个案例敲响警钟
临床上双侧输尿管同时梗阻相对单侧梗阻少见,但每年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床上总会见到几例。这不,五十多岁的小强(化名)就突然出现了双侧腰腹部疼痛,无尿……起初他还未重视。后来开始感觉困乏无力,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因为之前有结石病史,曾在郑州九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于是赶紧联系了之前给自己做过手术的郑州九院泌尿外科张科庄医生。郑州九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张科庄根据其既往病史,详细询问小强目前病情后,建议其马上住院治疗。
-
因罕而聚 爱不罕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举办国际罕见病日系列公益活动
2022年2月28日是第15个国际罕见病日,为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识,预防出生缺陷,帮助更多罕见病家庭,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举办了罕见病多学科大型义诊、三代试管宝宝亲子活动、遗传性耳聋家庭再生育科普义诊等系列公益活动。同时为招募的200多名患者提供免费基因检测,为罕见病患者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
开封市中医院:小儿抽动怎么办 中医儿科来帮您
2月26日下午,小强(化名)的父母来到开封市中医院儿科向袁海红副主任医师赠送锦旗并当面致谢。“小强的症状基本消失,连脾气也好了起来,我们真是特别高兴,谢谢袁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