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三分治七分养”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河南健康网 2024-06-04河南省中医院58850

  “三分治七分养”是传统医学诊治疾病的重要理念,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止一遍听到过这句话,甚至不止一遍说过这句话,可是,是不是所有说的人都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尤其是在儿科疾病中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疾病进展是邪气与正气的斗争中邪气上了上风的过程;疾病康复是正气与邪气的斗争中正气占了上风的过程;健康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就意味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三分治疗虽然重要,而日常生活中的七分养护和调整来促进身体康复更为关键。从医生的眼光看,七分养更重要。

  对医生而言,经过五年本科打基础,三年研究生专科训练,甚至还有三年博士生技术拔高,所谓“三分治”,无论是普遍的诊疗规范,还是独具特色的个人经验,尤其是在诊治方法多样,疗效确切的正规医院,在疾病的进展阶段,对大多数疾病而言,临床医生所采取的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病情。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不仅仅反映了病程,更反映了病程背后的机理,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康复贯穿疾病的始终,直至达到健康。这就需要重要的“七分养”了,在儿科而言,尤其重要。

  在儿科,所谓的“七分养”,不仅需要患者在治疗后,养育者需要协助患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比如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来进行长期的身体调养和健康维护;更需要养育者在此过程中建设和守护孩子的良好心态,甚至养育者需借此机会与孩子更亲近,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既然“七分养”这么重要,那么该怎么养?

  首先要重视脾胃,饮食得当。传统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好,正气充足就占了先机。有的孩子少食、挑食、厌食,形体羸弱,需要调理脾胃;那么能吃、多吃、体壮,就代表脾胃功能好吗?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也是反复生病,并且多发生在胃口很好几天之后。这样的孩子多脏腑不均衡,胃火偏盛,也是需要调理的。《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意思是五谷是养生的根本,水果、肉类、蔬菜等则是辅助的补充剂。食物是最好的“医生”,中国人的传统饮食讲究药食同源,五谷作为我国的传统主食,是五千年中华养生的精髓所在。过多地强调某一事物的营养价值而过多食用是有失偏颇的。

  其次,与大自然多接触。《黄帝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应”,去晒太阳、去吹微风、去看枝头上的花,放松身体去体会生命本源的自由与丰盈。在这个时候,放下学业、放下工作、放下担心、放下比较,我们会发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康复,作为养育者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养育者要充分和孩子在一起,这不仅要求物理空间上在一起,心灵空间上也在一起。临床中经常看到这两种现象:①养育者吵孩子不听话(不然不会生病),或者吵医务人员技术不好、态度不行(不然早好了);②养育者过分迁就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回应。这两者都会让孩子觉得是自己不好,都是非常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为孩子未来精神行为问题留下隐患。这两种行为其实都是对困难无能为力的表现,是生活中一贯应对方式的集中反映,只是具体形式不一样。这可能和养育者平时工作繁忙,或者家务繁重有一定关系。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孩子生病是对爱的呼唤!养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很多贯穿一生的应对方式是从小从养育者那里习得的。这个时候,其实是回应孩子爱,建立多种应对方式的契机。当然,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熟练掌握并应用的。不过,这里有个简单的示范:只关注孩子一个人,放下其他,告诉孩子你一直在,问孩子或感受孩子有什么需求并尽量满足,把对治疗的担心交还给医生!凡事都能取到正面的意义,不是吗?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它不仅为孩子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更为孩子的心灵健康添砖添瓦。

  来源:河南省中医院

编辑:于文杰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