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1.9kg“螃蟹宝宝”成功闯关!长段食管闭锁微创手术助患儿吃上人生第一口奶

河南健康网 2025-02-21河南省儿童医院9841

  近日,河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出生体重仅1.9kg的长间隔型食道闭锁男婴实施了一期胸腔镜辅助下食管吻合术。

  这名被称为“螃蟹宝宝”的患儿乐乐(化名),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微创手术,终于成功“接通”食管,吃上了人生第一口奶。

  

  出生即遇险情 紧急转院救治

  来自地市的小李夫妇喜得贵子乐乐(化名),然而乐乐出生时体重仅1.9kg,属于足月小样低体重儿。他出生后即出现呼吸费力、吐沫、痰多等症状,胃管无法置入,经初步诊断为"食道闭锁"。在当地医院医疗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患儿通过120急救绿色通道紧急转入河南省儿童医院。

  入院时,患儿情况危急,全身皮肤发灰,呼吸浅促,生命体征不稳定。经食道三维成像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长间隔Ⅲ型(a)食道闭锁,食道中间断成两截,上端的死胡同与下端的食管之间的缺口约有6个椎体那么长,属于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外科监护室,孩子接受了初步的治疗和密切的监护。

  

  “螃蟹宝宝”的困境 无法进食

  “食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无法正常进食,口腔分泌物也无法下咽,常表现为口吐泡沫,被称为'螃蟹宝宝'。”新生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晓泳介绍道,“乐乐属于Ⅲ型(a)食道闭锁,食道断端距离过远,无法直接进行食管吻合术。”

  传统治疗方式需要先行胃造瘘术,再行食管吻合术,患儿需多次手术,花费大且并发症多。

  考虑到乐乐体重过轻,但呼吸尚可,李晓泳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先进行保守治疗,采用24小时持续肠外营养+每日顶管延长促进两侧食管靠拢,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微创食管吻合手术。

  

  2个月精心治疗迎来手术曙光

  在新生儿外科和外科监护室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个多月的24小时肠外营养及每日2次的食管内张力顶管延长治疗,乐乐的近远端食管距离从6个椎体缩短至2个椎体,体重也增至2.8kg,初步具备了手术条件。

  针对孩子的情况,新生儿外科组织了多学科MDT会诊,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由李晓泳主刀,成功实施了胸腔镜下食管-支气管瘘修补术+胸内食管食管吻合术。

  术后第7天,复查食管造影显示,食管吻合成功,未发生吻合口瘘,断开的食管被成功“接通”。乐乐终于吃上了人生第一口奶,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据李晓泳介绍,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新生儿消化道严重发育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0~5000,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随着我国小儿外科技术的进步,目前不伴有严重心脏畸形的食管闭锁治愈率已达90%以上。

  "先天性食道闭锁虽然手术难度大,但并非不治之症。"李晓泳强调,"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进食呛咳、吐奶、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为患儿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但对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闭锁,通过“顶管法”治疗,避免了多次手术给宝宝带来的手术伤害和痛苦,降低了手术费用。目前我院已经开展此类手术多例,在全国处于前列。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更多复杂型食管闭锁患儿带来了治愈希望,未来,河南省儿童医院将继续致力于提升疑难危重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李晓泳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小儿外科各种急腹症的诊治,对新生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新生儿先天性发育畸形:先天性腹裂,脐膨出,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

  周五全天

  坐诊地点:

  郑东院区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